熱門文章

2012年8月26日 星期日

三哥教我當老闆的兩三事(九)

三哥其實很不願到大陸設廠。

1990年代當時台灣一般作業員的薪水大概兩萬五上下,專業技術作業員可能超過五萬,類似噴漆、焊接、模具等師父級可達七八萬。而當時大陸作業員薪水大約只有五六百人民幣,員工成本算一算只有台灣的六分之一。

雖然中國低廉的工資對人力密集產業的台灣工廠老闆很有吸引力,但台灣勞工因為素質高、學習態度佳與自主管理高,所以差異並不大。特別是像三哥這種"無為而治"型的老闆。三哥說雖然台灣工資貴六倍,但產值至少三倍,一來一回也不過兩倍的差距。雖然大陸設廠人力便宜,但要相對付出許多額外管理成本。包括你不能自由雇用員工( 通常有公安或幫你招募一批人,你連他的薪水也要給 )

因此雖然在人力成本有差距,但客戶也願意負擔比較高的價格購買台灣產品,因此出走的壓力減輕不少。

但當時台灣廠商所面對的,不單純只是人力成本壓力而已,還包括環保意識、產業結構變化。當時的台灣正面臨電腦自動化的衝擊,以及傳統加工機械的分野,除了人才設備的投資,還有經營型態的改變。




三哥兄弟們的小工廠,如同台灣許多中小型加工廠,並非集中在工業區,如同許多散落在成郊的小工廠,小則數十坪,大的不過千坪,散落於農業、住宅、商業、林地等等混雜區域,沒有適當的噪音與環靜隔離,也缺乏完善的環保措施,包括廢水處理、廢棄物與空氣處理等設備。隨著民眾環保意識抬頭,許多小工廠也面臨檢舉稽查的壓力。

儘管三哥的工廠沒有遭到過檢舉,當然這跟他做人海派與廣用鄰里員工有關,但其他兄弟的工廠則因位於農業與住宅區,受到不少壓力。

第二個壓力則是人力匱乏,90年代是台灣的黃金年代,國民人君第一次突破一萬美元,服務業產值超過工業,金融起飛,股票萬點,“台灣錢淹腳目“、“台灣財淹肚臍“是當時的流傳的寫照,沈文程唱的1990台灣人,很能代表當時的年代。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embed/3PBIp9U31Hc

電視上出現許多富豪,包括電子新貴、金融新貴、政治新貴,銀行設立的解禁讓許多傳統大族快速累積資本,從而快速規模化,越來越多大企業家出現,電視裡也開始許多奢華享樂內容。

年輕人開始不願意辛苦的在工作作業,勞工湧向了服務產業與金融業,許多小型工廠通常都是老闆兼撞鐘,沒有能力成為規模產業。受到中國廉價勞力與廣大市場的影響,台商一波一波的往中國敲門,登陸尋找第二春。

對於還沒有遷廠中國的台商,許多產業在台灣透過許多小型的加工廠形成產業鏈,每個工廠加工一小部份,然後透過組裝廠組裝出貨,三哥做的鋼管傢具廠,其他兄弟做的是螺絲廠,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大小工廠製作鋼材、滾軸、滾輪、焊接、噴漆、包材、紙箱、印刷、螺絲、工具等等等,形成完整、複合式的產業鏈。每個工廠都是小型的利潤與研發中心,互相組合成不同的產品與加工組件,也造就當時的台灣的經濟奇蹟。

你很容易從不同工廠買到符合規格的半製品或組件,也可以快速組成各種客戶的概念設計,
但隨著主要廠商的出走,產業鏈裡的大小廠商只跟著出走,原來的競爭優勢迅速成為對手的優勢,較高的生產成本成為劣勢。

甚至許多產業鏈的廠商透過大陸廠的低廉工資,成為市場的優勢競爭力,回銷台灣市場,反成為逼迫未出走廠商的壓力。

四哥就抱怨過以前螺絲是一下一下一元一元在跳(從機器噴出來跳到盆子裡),後來研發自動化設備後是一角一角在跳,等同業到大陸設廠賣回來,噴出來的都是會仔錢( 虧錢的意思)

三哥和幾個兄弟陸續考察了武漢、福建、深圳之後,最後決定落腳東莞,如同當時大部分的台灣加工廠,東莞政府向台灣廠商提供了優渥的設廠條件與低廉的租金,併協助招募大量的民工,台灣也在東莞複製了台灣的產業鏈模式,取得便宜的廠房、廉價的勞力,開始了兩岸工業的大移轉時代。

三哥搬到東莞工廠的如同吃了大補丸,原來在台灣只雇用十幾人的小工廠,迅速成為四五百人的加工廠( 其實這在東莞並不算大),產能增加好幾倍,幾位兄弟均很高興找到第二春,台灣的管理加上廉價的勞力,配合廣大的市場,當時看起來的確是絕佳的組合。

幾位大嫂終於不用在工廠裡幫忙,每個月都會收到從大陸會來的數十萬盈餘,買新房、開新車,開始了貴婦生活。

幾位大哥仍然持續的遊說我一起加入,我當時剛退伍,一心想回高雄發展,儘管我知道南部的發展性遠不如台北,薪資也差台北一截。但當時老家面臨改建,母親經營的泡沫紅茶店在西子灣附近生意頗佳,面臨房東屢次漲租,索性也買了新的店面。

找工作的原則就是錢多事少離家近,( 當然年輕人只有離家近一條) 。最早想到X陽機車工作,因為研究所的論文其中之一( 是的我寫了兩份論文 )是關於機車人因方面的設計,與三陽合作,頂著台科大設計所第一名的成績,加上相關的經驗,從初試復試一路過關,結果最後通知錄取人員需求已經改變。

( 幾年後X陽成為我的客戶,我才知道當年真的是太嫩了,機乎每個設計部都是關說進入的.. )

後來在高雄找到一份設計軟體代裡商工作,其實說起來也是因緣際會,這個軟體當時回系上拜訪老師時聽過,看雜誌發現代理商在高雄,然後竟然看報紙發現他們徵人,然後去應徵時,老闆娘挺著大肚子,問了我幾個問題,就通知我上班了。這只是退伍的第一個禮拜而已~~~





然後工作的第一個月老爸出了頭期,我買了人生第一間自己的房子,老媽出錢買了一台車,公司在風光明媚的高雄港邊20F,我的辦公室窗外每天都有美麗的港景,老闆之後大方給了我公司車位,我的人生就在高雄光速展開~~~~



我在高雄公司開始的工作生涯也是光速展開,我們代理軟體主要是工程設計軟體,其實我最早進入公司的私心只是想接受免費訓練,然後邊走邊看。


但進入公司時,由於原來的技術主管父母病重返鄉離職,由其他工程師幫我訓練,幾周後高雄的亞洲補習班接到市府的訓練合約,當時高雄是準備蓋捷運,開始密集的輔導員工學習電腦輔助工程設計課程,我是當時高雄公司唯一個工程師,就硬著頭皮接了,沒想到補習班的小老闆是我高中同學,於是我成為常態的補習班老師,開設電腦輔助設計課程。

因此除了正常工作、補習班工作,晚上還在泡沫紅茶店裡當店長,生活過得不可謂不充實。

因此四哥連翻幾次邀約,我並沒有答應。四哥甚至開出了20萬的月薪,四哥說你做設計能賺到20萬月薪嗎? 我說不能,做軟體能賺到20萬月薪嗎? 我說不能,四哥甚至說我喜歡軟體就用電腦打報價單就好,其實我當時頗為生氣,因為我覺得有價值的工作,不是錢多少的問題。況且其實當時在高雄近五萬的月薪其實算是很優渥。

( 我半年內加了幾次薪水,因為升技術主管兼行銷主管,小公司老闆真的很敢用菜鳥~~~ )

我當時一直不理解,為什麼四哥一直希望我去,很多年後才體悟,公司最寶貴的是人,最難買的是---自己人。

後來幾次機會到中國出差,錯過參觀東莞工廠的機會,但小妹去了。

她告訴我幾位兄弟彼此之間有許多齟齬,工廠的管理也很不人道,三哥負責業務,也是主要的金主,四哥負責廠務,五哥管理生產線,工廠的老闆就像古時代的員外,司機就像司爺,員外一罵人,司爺過去開始動手扁人,眼色一使,幾個工人圍毆不聽話或做錯事的工人。

四哥抱怨員工笨阿,不打教不會。

而台商老闆們跟員工其實有巨大的鴻溝,下班台灣老闆們哪裡也不敢去,天天互相請客,在不同的KTV酒店喝酒唱歌,整排的美女輪替....

小妹說這種生活你不會要的。

約莫一兩年後,我聽到工廠開始吵分家了...

再次聽到三哥的消息,則是三哥在中國病危...

2012年8月1日 星期三

劣質單車座椅

由於我的小白是通勤車﹐沒有避震設計﹐因此我決定添購一個有彈簧的坐墊﹙網路上說明坐墊比座管避震要好)

於是上拍賣網看到一個很讚的坐墊﹐含運只要兩百五。

有通風、有造型、有彈簧。

但騎了不到三個月﹙主要還只是上下班騎到捷運站以及接送小孩、倒垃圾等等短途住家附近交通)

沒想到整個斷裂! 這是我騎車幾十年來第一次遇到坐墊斷裂。

中國製品﹐便宜﹐但不推薦。